公益个人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于振江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07

  于振江夫妇驮着水和树苗上山。图片由嫩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两件事,对嫩江市教师发展中心退休教师于振江来说,就是简单而丰盈的一生。

  嫩江市境内的白脸山旅游景区,沿江而建,夏日绿树成荫,是游人休闲好去处。曾经,这里荒山石岭,山上找不到一棵遮阴的树,如今,树茂草繁,成为保护嫩江水质的一道生态屏障。这个沧桑变化,离不开景区总经理于振江夫妇二十余载的坚守。

  白脸山坐落于嫩江市区西南12公里处,二十世纪90年代初,白脸山遭到过度砍伐和毁林开荒,生态破坏严重。作为山下水库、嫩江下游讷河、齐齐哈尔等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洪的重要保障,抢救、保护白脸山生态环境迫在眉睫。2002年于振江夫妇响应党和政府绿化山川的号召,成为全市党员干部荒山造林第一人。白脸山生态遭到破坏后,也有很多单位和个人相继恢复植被,但由于资金少,困难多,保护难,年年栽树不见林。面对这个难事,于振江夫妇挑起了重担。

  二十余载,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于振江夫妇个人投资,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克服了重重困难,人工造林650亩,养护恢复自然林600余亩。

  经过二十多年“护山”“养山”“绿山”的艰辛努力,白脸山的植被得到恢复,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保住了生态资源。于振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造了荒山变林海的奇迹,被老百姓誉为“当代愚公”。2022年,于振江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今年被评为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种树绿化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当时夫妇二人吃住都在山上,搭帐篷过夜,用柴油机发电,从几里地外的村里运送饮用水。白脸山坡度在60度以上,土层浅,大部分地方沙石裸露,他们就用镐头从石头缝里抠土,又靠人力往山上运土。但是,即便第一年投入了大量人工和成本,但收效甚微,树木成活率依然极低。

  意识到种树是个技术活,于振江夫妇重振士气,买来各类专业书籍,请教林业专家,绞尽脑汁学习研究,他们渐渐熟练掌握了选种、育苗、栽培技术,还摸索实施了一套滚动推进的“绿化白脸山路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二十多年来,于振江夫妇先后种植了60多万株樟子松和杨树、柳树等,仅植树一项投入就达300多万元,让白脸山满山绿装,森林湿地覆盖率高达92%。在于振江的带领下,当地很多干部群众纷纷加入到白脸山义务植树行列中,人多时,1天就达200多人。

  白脸山绿意盈盈,于振江笑意融融。目前,山上的樟子松已成林,最高已有5米多,还有山杏、李子、葡萄和杨树、榆树等20余个野生珍贵树种,野生和人工种植的白芍、山百合等名贵中草药20余种,山上林草“热闹”,也吸引着灰鹤、山鹰、火狐狸、野鸡等多种野生动物频频出现。白脸山现在四季风景如画,山上有人文和自然景观34处,登山眺望,山连山、树连树,嫩江市城区全貌尽收眼底,每年有上万游客来此游玩,还有大批摄影爱好者来这里采风。

  近年来,种树之余,于振江又主动参加了嫩江河湖志愿保护工作。同时,他还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帮扶9名生活困难小学生,累计捐资近万元;帮助10个困难户孩子到自家诊所就业;组织100余名志愿者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新时代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