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公益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可可托海精神 东北网小记者走进富蕴县探访功勋矿的辉煌历史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13
东北网8月9日讯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新疆阿勒泰地区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而地处富蕴县,神秘又美丽的可可托海也让很多人心生向往,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红色文化。8月7日,东北网小记者深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与当地小朋友进行了“龙泰号”援疆研学交流活动,同时探访了被誉为“功勋矿”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深入了解其在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背后的感人故事。
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的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隐匿着神秘矿脉——可可托海矿,特别是其三号矿脉,更是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地质教科书”。
小记者们首先与阿勒泰地区的小朋友进行了一个文化交流,双方互赠了礼物。
随后来到了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站在观景台上俯瞰三号矿脉。这座矿坑深达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积水漫到矿坑腰部,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壮美景象。据讲解员介绍,三号矿脉蕴藏着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也分别居全国前列。这些稀有金属和放射性元素,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航空航天事业以及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
在探访过程中,小记者们还参观了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地讲述了可可托海矿区的辉煌历史和感人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可可托海矿区在中苏合营下,迅速发展成为新中国最早的稀有金属工业基地。1950年至1998年间,三号矿脉一直在开采,为国家偿还了巨额苏联外债,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以及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提供了大量稀有金属资源。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名矿工和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阿依果孜矿洞中,工作人员为小记者们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为了开采锂、铍等矿石,矿工们需要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将矿石运出矿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甚至需要忍饥挨饿,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故事让小记者们深受感动,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
探访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更加了解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可可托海矿区的辉煌历史。他们表示,将把这次采访的经历和感受带回学校,与同学们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可托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