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公益资讯
哈尔滨平房区推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作者:梁可心 发布时间:2024-01-20
“有了她们的帮助和陪伴,我才有了好好活下去的念头。”哈尔滨平房区平房镇71岁的王玉芹大娘感激地说。王玉芹的老伴去世后,子女又不在身边,一直独自生活。因腰疾缠身,行动不太方便,她基本不怎么出门,也很少与人沟通。平房区社会组织森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了解老人情况后,经常以电话、入户探访等方式,给予老人陪伴和生活上的帮助,教老人用手机解决一些生活需要,还号召辖区志愿者、邻居陪老人聊天谈心,使老人变得越来越开朗,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融入感。
社会工作者的根在基层,服务身处困境的群众是职责更是使命。近年来,平房区积极践行以融合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理念,探索建立“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从创新理念、建立机制、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实施项目等方面入手,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慈善事业资源优势、志愿服务人力优势有机融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月16日,平房区民政局举行“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楫扬帆启新程”2023年度平房区社会组织年会活动,为平房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承接单位颁发证书,激励社会组织聚焦百姓期待,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服务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打造融合平台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矛盾纠纷化解、群防群治、社区建设、志愿活动……基层社会治理中少不了社会组织的助力。平房区引进全省5A级社会组织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并依托区社会组织创新园,打造社创园孵化培育、资源链接聚合、信息交流三大平台,推动社会工作、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效能。
平房区成立我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社会组织实践创新基地、省社科院共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实验基地,推动慈善资源向社区下沉,实现慈善、志愿、企业多方资源互通共享;开发“五社联动”智能互动平台,开展交流合作50余场次,建立社会组织动态监测数据发布机制,通过发挥社创园孵化培育平台“六大功能”,提供“七位一体”全链条服务,已累计孵化培育社会组织80家,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
挖掘融合项目
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
针对城乡居民需求和社会治理需要,平房区累计投入373万元,开发63个“社工+慈善+志愿服务”品牌服务项目,覆盖全区九街一镇,依托平房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以项目化运作推动深入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5000余场,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
平房区社会组织沺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关心我的特殊困难老人邻居”项目,结识了社区低保户陈小英大娘。2023年12月22日,在年终岁尾时,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陈小英大娘家走访,为她添置生活物品,送上新年祝福,陪陈大娘聊天,帮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陈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其实什么帮助都不需要,只要你们来家里,我就开心”。
按照全市“一年试点,两年推进,三年铺开,四年覆盖,五年完善”工作目标,平房区积极推进省级试点友协街道社工站,以及全省首家由街道出资建设的平盛街道社工站建设。平房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五社联动”为机制,以基层民政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队伍建设、其他领域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内容,组建一线专业社工服务团队,汇聚服务困难群众的强大社会资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按照《黑龙江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视觉识别规范手册》标准,平房区对社工站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布置,配齐办公设施设备,建立社工站运行制度,借鉴先进经验,启动平房公益会客厅,邀请全国各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督导专家分享社会组织经验,实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与社工站建设工作同步推进、服务无缝衔接、资源整合共享,形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平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