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首批东方白鹳回归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斌 刘畅 发布时间:2024-03-24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候鸟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北归之旅。首批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也开始“跋山涉水”踏上回家的路。为迎接这些归家的“游子”,素有“东方白鹳之乡”之称的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早早做好准备,开启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研究。

两只东方白鹳

23日,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雪消融,候鸟回归,露出黄色的草地,随着镜头的推进,可以看到两只东方白鹳正在巢下觅食。

根据多年的野外监测和卫星追踪数据来看,每年3月中下旬是东方白鹳回迁到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时间。

春天到来,湿地恢复生机

近年来,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不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建造科学的人工招引巢,使得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尝到了“甜头”,早早地回归繁衍。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朱宝光说:“在3月上旬开展全省春季候鸟监测之前,我们根据卫星追踪平台数据来评估今年东方白鹳等候鸟到达保护区的时间,通过这几天的野外监测发现,已经到达保护区营巢的东方白鹳超过10对,估计今年将会有超过100对东方白鹳在保护区繁殖。”

65ff9eb3157a0.jpg

人工引巢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了我国三江平原最为原始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218平方公里的保护面积为栖息在这里的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众多繁殖鸟类和迁徙过境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993年,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开展东方白鹳的人工招引工程。近年来,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恢复管理工作,使得保护区湿地功能逐步恢复,“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搭建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

30多年时间里,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搭建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443个,成功招引东方白鹳837对,繁殖出2134只东方白鹳雏鸟,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东方白鹳之乡”。同时,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利用科技赋能,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运用智慧化数字化监测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物种AI识别、卫星追踪、无人机巡航、远红外相机等数字高科技手段,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监测,提升了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水平,为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通讯员:曲瑞雪;记者:姜斌 刘畅;摄影:曲瑞雪;视频:曲瑞雪 汤华 刘畅